新能源五个方向风光锂
现状
新能源弃风弃光是指由于风能和光能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,当风力或光照条件不理想时,发电设备无法运转,导致电能无法有效利用而被弃掉的现象。
在中国,随着风电和光伏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,新能源弃风弃光问题日益突出。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,2019年全国新能源弃风电量为约200亿千瓦时,弃光电量约为40亿千瓦时,合计约占全国新能源发电量的17%。
解决建议

1. 储能技术的应用
利用储能技术,如电池、压缩空气储能等,可以在风光等新能源发电高产期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,在低产期释放出来,以实现能源的平衡利用。政府可以加大对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,鼓励企业在风电及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储能设施。
2. 智能电网建设
建设智能电网,通过智能调度和优化技术,实现对新能源发电的精准预测和有效调度,提高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利用率。智能电网还能促进不同区域的电能互联互通,实现风能和光能资源的跨区域利用。
3. 提高风电和光伏发电设备的可调度性
加大对风电和光伏发电设备的研发投入,提高设备的可调度性和适应不同天气条件的能力。例如,研发具有更宽风速适应范围的风力发电机组、具有更高光照利用率的光伏组件等。
4. 完善政策法规支持
制定健全的新能源弃风弃光电量消纳和补偿机制,建立市场化、多元化的弃风弃光电量交易体系,鼓励企业开展弃风弃光电量的交易和利用,激发新能源发电的潜在价值。
5.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
各相关企业、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间加强合作,共同推动新能源弃风弃光问题的解决。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技术创新,提高整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。
新能源弃风弃光问题是新能源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,只有通过技术创新、政策支持以及产业协同发展,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,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。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